第二节王学派与程学派
神宗开始的时候是专心于儒学的,后来他听取了王安石的建议,取消了诗赋及明经等科目,而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并且增设了太学。王安石和他的儿子王雱以及吕惠卿等兼修撰,重新解释《诗》、《书》、《周官》等书,在重新训释经义时,王安石确定了这样几条原则:一、训释经义,是为了破除“伪说”,教育士子,使其符合“盛王”时的做法;二、要恢复经文本义,打破疏不破注的成法,反对汉以后烦琐的章句传注使源流失正的陋习;三、阐明经文义理,反对对经义的曲解和烦琐学风。
熙宁八年,《周官新义》、《诗经新义》、《书经新义》完成,合称为《三经新义》,其中《毛诗义》二十卷、《尚书义》十三卷、《周官新义》十六卷,而又以《周官新义》最为重要,是作为托古改制的熙宁变法的理论根据。一个月后,《三经新义》便被颁赐给宗室、大学及诸州府学,作为全国学生必读的教科书和科举考以的依据。《三经新义》与“经义式”的出现,可谓科举史和经学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从此义理之学代替了汉唐以来的“传注经学”,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亦从训诂章句的囹圄中解脱出来。从王安石对科举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匡定到明洪武年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考试文体――八股文,其中包含了一些内在的规律,标志着科举考试向着更规范、易于操作的轨迹发展,同时它也蕴涵了历代有识之士对于科举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的孜孜追求。八股文是王安石经义考试的延伸和发展,它有着文以载道,科举载儒术;严定程式,防止作弊;客观衡文,评卷标准化;规范竞争,引导备考;禁锢学术,牢笼志士诸方面的作用。王安石又因为字学停讲时间过长,作《字说》一书,但书中多是一些穿凿附会的内容,学说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