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啸惊讶地问道,佟部长也栽了?!他培植的,不就是宗教局……张局长抢话道,不是那个医生还能是谁!他检举了慈善捐款的去向,更要命的是,他把佟达晓同纪溟方丈的关系,揭发出是“亲兄弟”关系,是早年间佟家走失的那个孩子。纪溟从佛学院毕业后,分来本市佛协工作,有年参加市里无偿献血时,被医生管鑫阳发现他同佟达晓的DNA相同……筱啸惊愕得以为张局长是在编故事。他感觉到头有些发晕。张局长见筱啸在发愣,就催促道,快打电话让你司机把茅台送来呀!
筱啸下意识地掏出手机。张局长又叮嘱道,别忘了,让司机送两瓶哦,我俩一人一瓶!
371筱啸觉得酒还没有喝,他的头就有些大了……选自《中国作家》2015年第11期城市权贵阶层的利益书写道德的利益化小说中有三组父母和儿子形象的对照:民营企业家筱啸,安排父母住在清幽的乡下别墅,每天吃着海参鲍鱼、虫草山参,老人们只不过是希望能多一些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而儿子的考虑则是这样的安排“有利于企业正面形象的维护”。政府官员佟达晓,“用孝来抵消心里的不安”,父母只想安心静养,享享清福,却被儿子不断地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旅游。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普通山民郑峙孝的父母,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神仙般自由的田园生活。顺应父母意愿,多花时间去陪伴他们,这样的“孝”才是“真孝”,而当孝被打上引号,甚至父母被要求克服困难去习惯这种“孝顺”时,我们不禁要问,道德被利益污名化的后果该由谁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