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中国饮食被框定在阴阳五行的模式中,那么饮食活动也必然要符合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运行发展规律。饮是阳,食是阴,但食物之中有的食物为阴,有的食物为阳。例如,用火烹熟的肉多半是阳的,而谷类食物则大多是阴的。由此出发,食物与盛食器皿的关系也被框入模式之中。在殷商时期,青铜器皿主要用于盛放谷粒食物和用谷粒酿的酒。用于盛肉肴的最要紧的两种器皿,笾和豆都是用木头、编织物和陶器做的。何故?当时,为富人所用的祭祀菜肴中都是有肉的,而青铜器正是为了满足他们所用而制作的。金属器大概是阳的,而陶瓠则大概阴大于阳。按照阳与阴接、阴与阳合的基本规则,青铜器便不能盛属阳的肉类菜肴了,否则便同性相克。这就是《礼记·郊特牲》所说的:“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笾豆之实,水土之品也。”、“郊之祭也……器用陶瓠,以象天地之性也。”
相关影视:印度改编英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