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石勒并不接受,他认为自己与刘曜一同被刘聪封为辅政大臣,同样军功赫赫,实力相当,就对刘曜很不服。刘曜其实对石勒也不怎么信任,公元319年二月,石勒的左长史王修被刘曜杀了。石勒得知后非常愤怒,就宣布公开与刘曜决裂。同年十一月,46岁的石勒在襄国(河北邢台一带)建立政权,自称赵王,他也将国号定为“赵”,以示与刘曜对立。为了区分他们,历史上将刘曜的政权称为“前赵”,石勒的政权称为“后赵”。
治国有方居功不傲
石勒称帝后,为政勤勉,他虽然没有念过什么书,却治国有方。他是凭武力得位的莽汉,却也很清楚发展生产才是增强国力的第一要务。为了更好地统治后赵人民,他采取了很多安抚措施。他为普通百姓减租,又分给每位孤寡老人三石谷子,并奖励那些出名的孝子和努力耕作的农民。这样,他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为了巩固后赵的政权,石勒还对有功的大臣进行封赏,这样他得到了更多的拥护。石勒是羯族人,自然会努力提高族人的地位,不过他对汉族名士也同样重用。石勒是个文盲,却也是十六国统治者中最尊重知识,尊重士人的君主。石勒喜欢读书,经常向士人们请教,同时他又勤于思考,能提出许多好的见解。石勒很赏识汉族文人,对他们都委以重任,谋士张宾就是其中一个。在张宾的辅佐下,他恢复了租庸剥削,制定了门阀士族的九品等级,又崇尚儒学,倡导佛教。于是,石勒的势力很快就发展起来。北方的许多寒门士人也投身到石勒的军中效力,石勒将他们组编成了君子营。他称帝后,还曾专门下令保护士人,凡是部下抓获的士人,他都要亲自处理。此外,石勒还创办学校,鼓励将领们的子弟去学习。为了选拔人才,他还建立了举荐和考试制度。这样,石勒的政治就比较开明,社会逐渐变得安定繁荣起来。后赵前期出现了兴盛的景象,疆土范围扩展到西起今陕西,甘肃,东至河北东北部,南至湖北与安徽,包括了整个中原地带,这样它就成了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