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启发、自动、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基本方法。
1945 年1 月,陶行知在《 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 中写道:“创造教育的方法是‘主观→启发;填鸭→自动;一粒一粒→整口;教授→自学’。”[20]按照他在1946 年4月发表的《 小学教育与民主运动》 一文的阐释,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创造教育就是要采用启发的、自动的、手脑并用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以取代主观主义的、填鸭式的、被动的教学方法。根据上述基本方法,陶行知制订出育才学校十字诀:一个大脑;二只壮手;三圈连环;四把锁匙;五路探讨;六组学习;七(集)体创造;八位顾问;九九难关;十(誓)必克服。十字诀是创造教育方法的具体表现,它既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又富有深刻的科学哲理。例如,“五路探讨”就是他根据“行是知之始”以及自动的原则所提出的治学次序,即(一)体验;(二)看书;(三)求师;(四)访友;(五)思考。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具有以下显著特征:其一,大众性。这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一个根本特征。他把不平等和畸形发展的教育看作是“一群无知识的民众,迟滞的表示不出多大贡献”[21] 的原因,所以,他办创造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服务,而是要把包括小孩、农人、工人在内的广大民众培养起来,启发他们成为一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其二,实践性。这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又一个基本特征。陶行知批评中国传统教育“以书本为唯一工具”,鄙视社会实践,这种做法“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22]因此,他要求解放儿童双手,使他能做。进而把“做”看作是实践—探索—创造的过程,强调创造教育以社会实践为中心,教学做合一。其三,可操作性。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既然要为广大民众服务,并且强调社会实践,那么,要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把知识传送给民众,就不得不考虑其操作性。实践证明,他主张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四个基本方法,以及为育才学校制订的十字诀,对于解决理论转化为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他用“教师教大徒弟,大徒弟再去教小徒弟”[23]作为教育民众的方法,又是把文化知识普及到广大民众中去的有效途径。其四,民主性。陶行知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思想和“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的主张,反映了时代要求民主的特征。他说:“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24] 他所说的“民主”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治上的民主。只有实现政治上的民主,才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才能使人人都有从事发明创造的自由和权利。二是教育上的民主。教师要宽容和了解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关系,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民主”的两层含义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基本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终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