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1901—1971)是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史论家。清华大学和东北大学建筑系的创办者。最早从事敦煌建筑艺术研究的创导人。他在大学主讲并著有《中国建筑史》,内容丰富完整,还应邀赴美讲授中国建筑,门生遍天下,有“中国建筑泰斗”之誉。
清代晚期,中国的陶瓷业面临了一次深刻危机。民国以后,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瓷器业开始转换发展方向,以工艺美术瓷为主,以仿古细瓷和传统瓷雕工艺为主要产品与洋瓷竞争,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瓷质上不仅有“白如玉、声如磬、薄如纸、明如镜”的盛誉,同时在工艺瓷装饰上也丰富多彩,冠绝一时。广东石湾的陶塑别有一番风韵。在民国时期,石湾陶塑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它植根于乡土民间,工艺手法新颖独特,泼辣大胆,想象力丰富,生活气息浓郁,深受国内外的喜爱。
这一时期,北京的特种工艺与国际市场发生了密切联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特种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畅销达到高潮,年产值都在200万美元以上。其中最著名的是景泰蓝、地毯、雕漆和玉器等。
民国之初,现代雕塑在中国的美术大地上仍然是一片荒漠。五四运动以后,一批学子开始留学西方,播下了中国现代雕塑的种子。1920年,上海美专首设雕塑科;之后国立艺术院等开始设立雕塑专业,造就了中国第一批雕塑人才。1929年,教育部举办第一届全国美展,共展出雕塑作品50余件,早期的一些雕塑家岳仑、王静远等都展出了自己的作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雕塑家可以江小鹣、李金发为代表;40年代则以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等人为突出。江小鹣的雕塑具有浓郁的近代特色,作品以人物肖像和纪念碑式雕刻为主,以写实性塑造为特色。其代表作品有《李书平像》、《陈衡恪半身像》、《陈英士烈士纪念碑铜像》等。李金发除了肖像雕刻和纪念碑式的雕塑外,还创作了一些大型装饰性建筑浮雕,代表作品有《蔡元培胸像》、《邓仲元像》等。刘开渠是继李金发之后崛起的杰出雕塑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造型坚实、雄浑,大气磅礴,寓意深广,富于时代感染力和民族风格。其代表作品有《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无名英雄纪念碑雕像》、《王铭章骑马铜像》、《农工之家》、《孙中山先生铜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