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工商“末业”,明王朝则采取各种手段加以抑制。除了维护等级尊卑的礼制对商人的歧视性规定外,明王朝对占籍的民间工商业者征派各种赋税徭役。商税明初较轻,仁、宣以后名目渐多,税率渐重,至明后期形成税繁商困的局面。万历中叶以后的矿监税使,更是处处开矿,处处抽税,使不少工商业者陷于破产。明王朝还常借“铺户当官”即铺户为官府买办之机,通过低价收购、借用、任意索派等办法,对工商业者任意剥削和掠夺。明廷还实行矿禁,不许开采某些矿洞,并禁止盐、茶的自由贸易。此外,明王朝还厉行海禁,“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13],不准片板下海,禁止出海经商。隆庆年间虽弛海禁,但也“止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14]。
明王朝的这些重大举措,特别是中央集权的强化,对于维护和加强国家的统一和主权独立,对于明初社会矛盾的缓和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明王朝比历代王朝集中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得以组织一些大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如修纂《永乐大典》、修筑长城、营建北京城、治理运河以及派遣郑和下西洋,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对明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皇权的高度扩张,君主的绝对专制,势必导致政治的腐败,社会矛盾的加剧,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又必然造成社会结构的刻板、僵化,扼杀人们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更严重地阻滞工商业的发展,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这对明代文化的发展不能不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中国在明中期以前,经济文化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先进的地位,但是到了明末,当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西方世界进入近代史的时候,中国历史的前进步伐却与西方拉开了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大的皇权与极端专制的封建统治,乃是中国在世界上由先进转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